当前位置:首页>>文化旅游

日坛

发布日期:2013-05-11  

    位于朝阳门外东南日坛北路6号,又名朝日坛。原为明锦衣卫萧瑛地,明嘉靖九年(1530年)始建。日坛是北京市著名文物古迹“五坛”之一,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(太阳)的地方。
    坛为白石方台,一层,西向,高约2米,每边长17米。坛面明代为红琉璃,以象征太阳,清代改为方砖墁砌,四周有谴墙(短围墙)。正西有白石棂星门3座,其余三面各一座。西棂星门正对的外坛至西天门为神路,是帝王祭日的必经之路,西棂星门外还有有燎炉、池。坛北为神库、神厨、宰牲亭、七间殿等,坛南为具服殿。神库面向西三开间,内殿是供奉神位的地方,神厨面向南三开间,殿内是放置加工祭祀用品的地方。宰牲亭为古典木质结构,重檐歇山绿色琉璃瓦,屋檐和梁上有精美的旋子彩画。根据明清史料记载,是用来宰杀牲畜以朝拜太阳神的地方。七间殿为祭器库、乐器库、棕荐库,用于存放祭祀用的祭器、乐器和草席棕垫。这三个库房连在一起,每种库房各三开间,原有九间房屋相连,但其中两间不幸在清道光时期被大火焚毁,现存七间相互通连的木结构房屋,所以俗称“七间殿”。具服殿位为一方形院落,是皇帝休息更衣之所,坐北朝南,正殿三间,正殿左右为配殿,各三间,东西向,四周有宫墙。明朝时此处原为奉司衙署所在,具服殿原建在坛西棂门外南侧。一直到清代乾隆年间,乾隆皇帝认为:日坛具服殿旧址建于坛南,临祭时必经过神路始至殿所,似与诚敬之仪未协。于是乾隆七年(1742年)具服殿移建至坛西北角。每年春分皇日出寅时帝率领百官在日坛行祭礼。《天府广记》载:“祭用太牢、玉礼三献,乐七奏、舞八佾。甲、丙、戊、壬年,皇帝亲祭”。
    新中国成立以前文物大部分损毁失窃,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日坛扩建为占地20余公顷的日坛公园。修建了南、北大门、牡丹园、清晖亭、曲池胜春园等,并将被拆毁的祭台修复一新。日坛公园西北部有革命烈士“马骏墓”,墓碑“回族烈士马骏之墓”由邓颖超题写,并修建了马骏烈士墓纪念室。马骏是第一批入党的回族党员,生前在天津、哈尔滨等地领导学生运动和从事地下工作,曾与周恩来邓颖超等在天津组织“觉悟社”。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,马骏从莫斯科回国担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,因叛徒出卖而被捕,1928年被杀害后葬于日坛。
    2006年5月,日坛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,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。